三师共管,打造慢阻肺“一站式”呼吸康复通道——慢阻肺病友专访系列

慢阻肺康复管理是个综合性、长期性的管理过程,“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患者日常应科学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此外,呼吸康复训练也是慢阻肺疾病管理中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手段。 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能从持续康复训练中获益,改善运动耐力,降低呼吸困难和乏力。通过使用呼吸训练器,能促进痰液排出,提升呼吸肌的力量,使呼吸顺畅,这种非药物干预的方式,让肺坚持“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整体病情,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呼吸康复训练案例患者李大伯,今年72岁,有40年烟龄,三年前确诊慢阻肺,经过评估,今年4月,李大伯加入到厦门市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并就近到到嵩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治疗,居家进行呼吸康复训练。训练期间,李大伯的吸气肌力和肺活量都有所改善,走路易喘的情况得到缓解。▲ 李大伯2022年4月-8月的吸气训练数据 “我现在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每天进行呼吸训练,每天训练2次,每次30组,每天训练之后我会在微信群里打卡,医生也会在群里鼓励我。通过进行呼吸训练,我平常呼吸顺畅多了,走路明显没有那么喘了。”李大伯,“现在有了这个项目,我相信对呼吸有一些阻碍的人群会有很大的好处。”▲李大伯进行肺功能检测、六分钟步行试验、呼吸训练 据悉,李大伯在报名参加项目之初,社区医生就详细地讲解了“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的内容及作用,为李大伯进行了肺功能检测、六分钟步行试验、呼吸困难严重程度评估等检查,指导李大伯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康复训练,讲解呼吸康复、慢阻肺注意事项、合理用药等知识,帮助李大伯正确地对待病情,树立康复信心。 ▲ 患者居家动态康复跟踪随访管理示意图 为李大伯进行康复治疗的嵩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其上级医院海沧医院也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社区进行患者筛查随访,对于新发或急性发作等慢阻肺患者可转诊至三级医院,经专科医生治疗稳定后转诊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指导康复训练,康复效果再由专科医生进行评估。这种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模式推动了慢性病、常见病在基层就诊,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实现了呼吸慢病从初筛、诊断、转诊、治疗到康复训练的闭环管理,促进慢病患者的同质化管理,为越来越多的慢病患者带来益处。

慢阻肺的防治

从不识到了解再到坚持,我的呼吸康复之路- 慢阻肺病友专访系列

“之前,对钟院士的印象就是他在新冠疫情防治工作中的贡献,现在加入这个项目才了解到钟院士也一直致力于慢阻肺的防治工作,为我们慢阻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坚持不懈地努力。”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72岁的李伯伯如是说道。▲ 6月10日,李伯伯在位于海沧医院的厦门市慢阻肺专病防治中心接受记者专访2022年5月20日,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前往挂靠在厦门市海沧医院的厦门市慢阻肺专病防治中心考察指导厦门市首个慢阻肺规范化管理研究项目时,现场与李伯伯就慢阻肺患者作呼吸康复训练进行了交流。来自厦门市海沧区的李伯伯今年72岁,之前在厦门市海沧医院确诊为慢阻肺。近几月李伯伯也加入到厦门市卫健委与钟院士团队发起的“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开始呼吸康复训练。让我们一起走进李伯伯的呼吸康复之路。▲ 5月20日,钟南山院士与李伯伯就慢阻肺患者作呼吸康复训练进行交流 Q您是什么时候确诊慢阻肺的,当时有什么症状,检查出是什么原因才得慢阻肺呢? 李伯伯: 吸烟,吸烟二十几年,让我患上了慢阻肺。在确诊之前,我爬楼梯两三层就很喘,感觉气很短,刚开始以为只是年龄大了引起的。后来自己感觉心脏很不舒服,胸开始会闷,先在岛内的医院做了胸部CT、肺功能等一系列检查,医生说是肺部问题。接着就回到厦门市海沧医院呼吸内科鄢医生这里,最终确诊是慢阻肺。鄢医生告诉我,吸烟是导致我慢阻肺的主要原因,我抽了二十几年烟,平均每天20几支,对肺部及呼吸道产生的伤害很大。加上年轻的时候工作环境也不是特别好,粉尘较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原因。Q您之前了解慢阻肺吗?慢阻肺对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李伯伯: 一点都不了解!之前都没听说过有“慢阻肺”这个病,所以最开始我才以为是心脏的问题。现在因为自己得了这个病,慢慢也关注比较多了,经常会看看“厦门i健康”“赛客呼吸”“呼吸部落”这类公众号的科普文章,海沧医院也经常宣传,知道现在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也是有慢阻肺。据说是40岁以上人群,每8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慢阻肺,60岁以上的比例就更大了。这个病对我的生活还是有挺大影响的,平常爬楼梯容易喘,自己也不敢出远门,去哪里都是我老伴也得跟着一起。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冬天穿衣服的时候,动作做多了,就需要停下来休息会再继续。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这是政府的关怀,医生的付出,病友的福音” Q那您确诊后,是如何治疗的呢? 李伯伯: 医生告诉我,慢阻肺越早发现,治疗改善效果越好,越到后期气喘越厉害,还会经常咳嗽咳痰,有可能导致别的并发症。我很庆幸现在已经开始在做规范治疗了,之前已经戒了烟,现在每天都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药物治疗,会按时规律地用药,也加强营养。后来来海沧医院复诊的时候,参加了钟院士发起的这个项目,在鄢医生的指导下学会了呼吸训练的方法,目前也每天积极在做呼吸康复训练,来改善我的肺功能。Q所以您是通过鄢医生这边了解到“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的对吗?您为什么想要加入呢? 李伯伯:是的。鄢医生详细地给我介绍了这个项目,是由厦门市卫健委和钟南山院士团队发起的,为厦门市慢阻肺患者服务的利民项目。厦门政府非常关注慢阻肺防控,希望我们慢阻肺患者在早期就能得到科学有效的干预,所以与钟院士团队开展了这个项目。我觉得通过长期坚持规范化的呼吸康复训练,对我的症状缓解、病情治疗是有益的,通过身体各方面检查,我目前的情况是适合做呼吸康复训练的,所以就参加了,家人也很支持,社区里有朋友也报名了。为了让我的训练情况便于随时跟进,免得我来回奔波,鄢医生推荐我到离家更近的石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林医生专门为我长期进行指导。 ▲ 石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李伯伯进行六分钟步行试验检测及训练指导 呼吸康复训练:“我会将呼吸康复训练长期坚持下去”Q恭喜您加入这个项目。现在每天训练情况如何?刚开始训练时会不会有点吃力?经过这阶段的训练之后,部分症状有没有改善呢? 李伯伯:政府对我们这些慢阻肺患者非常关怀,免费给配了专业的呼吸训练器,林医生帮我调好了机器后我在家就能训练。现在我每天坚持训练2组,每组30次。刚开始训练时是会有点吃力的,医生告诉我这是正常的,这种有阻力的训练才是有效的训练,可以休息一下再继续。练了一个多月后,有感觉到肺功能变强了,不像之前那么喘,医生也会给我发训练前后对比数据鼓励我,我会坚持训练下去。Q是的,呼吸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给您的决心点赞。听说您前不久见到了钟南山院士,与他面对面交流,能说下您的感受吗? 李伯伯: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钟院士面对面交流,也很感谢钟院士在百忙之中来访问我们慢阻肺患者的情况。钟院士一直奋斗在抗疫一线,也致力于慢阻肺的早诊早治,对我们这个群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说早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迅速,及早干预很重要,呼吸康复训练要尽早开始也要坚持,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采访结束后,李伯伯也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感受了厦门市慢阻肺专病防治中心的各类康复设施。据悉,位于海沧医院的厦门市慢阻肺专病防治中心,辐射整个市区,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慢阻肺等呼吸慢病的认知以及就医体验。▲ 厦门市慢阻肺专病防治中心(位于厦门市海沧医院) 医生开出呼吸康复训练处方后,门诊及住院患者可到防治中心呼吸康复室,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四肢联动康复训练、跑台康复训练、功率自行车康复训练等,进一步提升肺功能。 

慢阻肺的防治

慢阻肺患者呼吸康复——让肺坚持“有氧运动”

“我们的愿望是让更多患者能畅享自由呼吸!”——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组医生心声日前,自“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开展以来,厦门市3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到众多患者的积极报名。小编深入社区医院实地探访报名现场情况,同时采访各社区医院的白衣战士们,了解到他们共同的心声愿望。以下为小编从报名现场采集的项目活动剪影.社区服务中心报名现场报名现场,医生专家为每一名慢阻肺患者详细讲解此次“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的内容及作用,同时详细询问并认真检查了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检测、六分钟步行试验、呼吸困难严重程度评估等检查,耐心细致地分析病情,讲解呼吸康复、慢阻肺注意事项、合理用药等知识,帮助患者正确地对待病情,树立康复信心。现场患者及家属纷纷表示:“很感谢厦门市有这么好的利民项目,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现场咨询专业的医生,免费做各项身体检查,还有机会就近进行呼吸康复,为老百姓带来了极大方便和实惠。"翔安区内厝卫生院医生为患者发放呼吸训练设备思明区梧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为患者发放呼吸训练设备据悉,经专科医生审核并成功入组参与项目的患者,医务人员会为他们提供免费康复咨询及居家呼吸康复操指导,同时发放学习材料并指导他们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有阻抗的呼吸肌训练。还将建立慢阻肺呼吸康复管理记录手册,将参与项目的慢阻肺患者加入到健康管理档案,实施动态管理,成为患者康复路上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身边人”,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康复信心。患者吸气训练数据趋势逐步上升,吸气肌力增强 呼吸肌训练可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延缓呼吸功能下降,还可预防呼吸肌疲劳和通气衰竭的发生。通过呼吸训练器进行抗阻式训练,可让慢阻肺患者的呼吸训练更有规律性,训练成效更加显著。项目介绍    慢阻肺是—种危害极为严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此次由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钟南山院士、郑劲平教授担任慢阻肺项目主研究者,联合厦门市6个行政区的7家三级医院和3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中度到重度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是我市首个慢阻肺专项研究项目,将进一步提高我市慢性呼吸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水平,完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检测到规范治疗,到分级管理,再到随访康复的全流程健康管理,为全国慢阻肺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同时,在厦门较好的慢病防治基础上,配合社区健康管理,对慢阻肺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减少病症发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慢阻肺患病人群恢复健康生活。参与项目获益    目前,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仍在招募呼吸康复训练患者,如果参加本项目,经专科医生审核并成功入组后,您将获得以下权益:免费配备呼吸训练器进行居家呼吸康复训练;专科医生长期随访指导,随访期内免费定期完成肺功能检测,并将免费获得专属于您个人的呼吸训练方案;将有机会参加慢阻肺呼吸康复知识讲座,现场与项目领衔专家交流学习。经过充分训练,您将有可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增加运动耐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年龄为40-80岁诊断为慢阻肺且常住于厦门市的患者可联系所在社区签约医生报名参加。 联系方式呢?点击查看大图

慢阻肺的防治

呼吸康复,让慢阻肺患者“减负前行”丨——厦门市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招募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可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慢阻肺死亡率在我国排第三,仅次于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尽管慢阻肺在我国的患病率高,患者疾病负担很重,但公众对于慢阻肺的认识远不如高血压和糖尿病。引起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危害、肺部感染等等。慢阻肺的潜在高危人群01有长期吸烟史;02长期因职业接触粉尘和化学物质,如环卫工人、油漆工等;03慢阻肺具有遗传易感性,所以有慢阻肺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04儿童时期曾罹患肺炎、下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 以上人群在35岁~40岁以后,应该定期到医院做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客观指标,对慢阻肺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均有重要意义。《“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就指出所有40岁以上人群应常规筛查肺功能。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肺功能检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如果经常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等表现,特别是长期吸烟者以及接触危险因素者,一定要提高警惕。  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与治疗干预的时机密切相关,早诊早治最关键。随着病情的发展,慢阻肺患者的呼吸气流受阻会越来越重,若是反复急性加重住院,每一次的急性加重,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都是一次巨大打击。因此,慢阻肺治疗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患者与医生沟通合作,坚持进行长期规范的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均衡营养、坚持肺康复锻炼,这样才可以在这场长跑中迈出坚实的步伐。 呼吸康复训练 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除规律服药和吸入治疗外,呼吸康复训练也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呼吸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呼吸肌力和运动耐力,延缓肺功能降低,有效改善肺通气质量和呼吸困难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急性加重,减少住院次数。而使用呼吸训练器,可以实现居家检测、呼吸训练、上传数据、医生远程指导,大大方便了慢阻肺患者进行呼吸康复。呼吸训练器的渐减式流阻负荷训练也可使呼吸肌锻炼更有规律性,也更加科学,医生可根据情况为病情稳定期患者调整呼吸训练模式。入组现场做肺功能检测     据悉,厦门市正开展“中度到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本项目由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钟南山院士、郑劲平教授担任项目主研究者,在本市招募若干慢阻肺中重度患者参与项目。项目联合厦门市6个行政区的7家三级医院和3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目前,项目正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火热招募中,现场医生会为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六分钟步行试验、呼吸困难严重程度评估等检查。 入组现场指导使用呼吸训练器 入组现场做病情评估入组现场做六分钟步行试验 项目介绍 目前,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仍在招募呼吸康复训练患者,如果参加本项目,经专科医生审核并成功入组后,您将获得以下权益:1、免费配备呼吸训练器进行居家呼吸康复训练;2、专科医生长期随访指导,随访期内免费定期完成肺功能检测,并将免费获得专属于您个人的呼吸训练方案;3、将有机会参加慢阻肺呼吸康复知识讲座,现场与项目领衔专家交流学习。 经过充分训练,您将有可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增加运动耐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年龄为40-80岁诊断为慢阻肺且常住于厦门市的患者可联系所在社区医生报名参加。 点击查看大图原文来源:厦门 i 健康 

慢阻肺的防治

钟南山院士:有信心将厦门打造成慢阻肺科学防控样板

8月2日,由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主办,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承办,赛客(厦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协办的“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推进会”在厦门海沧顺利召开。本次会议对厦门市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进行了阶段性工作回顾总结,并制定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及推进计划。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郑劲平教授及其团队、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王萍副主任、厦门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陈粮处长,以及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疾控中心、厦门市各区卫健局等各级领导、医学专家出席了本次项目推进会议,厦门市7家三级医院及3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项目随访管理团队也参与了本次会议。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王萍副主任致辞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王萍副主任在致辞中表示,厦门市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自正式启动受试者招募工作以来,在钟南山院士团队的指导下,各级医疗机构戮力同心、积极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该项目不仅仅是一个科研课题,对厦门市构建全程连续的慢病分级诊疗模式也具有重大意义。王萍副主任还表示,以海沧医院为建设模板的呼吸康复诊疗中心模式下一步在我市将进行全面推广。 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视频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高度关注本次项目推进会议,钟院士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慢阻肺防治工作,包括筛查、早期药物干预以及社区康复几个层面在厦门市卫健委的领导下顺利开展,落实得很好,取得了切实的成效。希望厦门市继续按照方案要求,注重随访管理质量,提高患者依从性。钟院士表示,他希望并完全有信心厦门能成为全国慢阻肺防控的样板,以一个优秀的示范向全国介绍经验和推广。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郑劲平教授致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郑劲平教授在致辞中谈到,项目在立项、启动、执行过程中不仅要有数据更要有质量,要密切关注项目执行中的质量控制。落实好各项推进方案,整个项目要能实现点对点的对接,做好联动工作,责任具体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流程。 厦门市卫健委基层处陈粮处长介绍厦门市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进展情况会上,厦门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陈粮处长,厦门市慢阻肺专病防治中心主任姜燕教授分别介绍了厦门市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推进经验。陈粮处长介绍到,项目自开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及广泛报道,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推进,目前项目已惠及厦门市500多名慢阻肺患者,接下来市卫健委将通过六大措施深化推进项目,并联合肺功能检查AI诊断辅助决策技术的应用、物联网呼吸康复软硬件设备的应用、建立呼吸康复中心等,实现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厦门协同中心呼吸系统疾病规范化康复管理。 厦门市慢阻肺专病防治中心主任姜燕教授作项目管理推进经验分享姜燕教授提到,海沧医院通过联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同推进、线上线下科普宣传、建立呼吸康复诊疗中心等多项措施推进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进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今年5月,海沧医院也经厦门市卫健委遴选成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协同医院”,未来海沧医院将会依托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优势专科资源,持续致力为厦门市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呼吸疾病诊疗服务。 优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享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开展经验:筼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会上,筼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项目开展优秀社区代表,也为与会人员分享了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开展经验。通过社区家庭医生与健康管理师共同组建有效沟通、高效推进的项目小组团队,明确成员分工和职责,积极探索适合社区开展项目的模式与方法。目前,筼筜与湖里两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服务将近100名慢阻肺患者,为患者的规范化呼吸训练、病情随访、上下转诊等提供有效监督及科学指导。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简文华博士介绍项目的数据质控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凤燕博士介绍振动排痰研究课题方案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疗大数据主任简文华博士介绍了项目管理的数据质控,提出目前质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凤燕博士讲解了项目的子课题振动排痰研究课题方案,该课题旨在评估气道廓清对改善中重度慢阻肺患者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疗效。 郑劲平教授作推进会总结 最后,郑劲平教授就项目推进过程中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遇到的问题与大家做了讨论交流,并总结到:“项目研究的执行与落实,不能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多元多方合作的过程,需要厦门地区各医院、医务人员共同参与与推动”。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肺功能联合实验室-赛客(厦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作为本次会议的协办方,同时作为厦门市中重度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的物联网设备及技术提供商,助力厦门通过物联网和信息化技术为达到慢阻肺的科学防控、规范治疗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提高厦门市慢性呼吸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水平,完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检测→规范治疗→分级管理→随访康复的全流程健康管理,为全国慢阻肺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同时,作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厦门协同中心技术支持单位,赛客也一直致力于建立有效的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治疗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区域共同体的服务能力和质量。赛客平台将呼吸慢病患者纳入到基层规范化康复/预防体系,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对老年群体实行医养结合,促进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深度融合,构建一站式全民呼吸健康管理服务。 本次推进会的顺利召开为厦门市中重度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厦门市落实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规范化数字康复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各方应协同做好慢阻肺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呼吸慢病高危人群的早筛早诊早治,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真正惠及病人,建立有厦门特色的慢阻肺防控模式,打造全国慢阻肺防控示范样板。 原文来源[赛客呼吸] 

慢阻肺的防治

慢阻肺患者的非药物疗法之【运动管理】

慢阻肺患者的运动是贯穿整个慢阻肺治疗过程的话题,也是慢阻肺治疗的重要措施。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运动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伟大的政治家毛泽东主席也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不同领域的伟人都强调运动的重要,其实,我们为什么要做运动呢?研究发现,运动有信息沟通的功能,有助于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可以满足心理需要,特别对老年人,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一、运动的规律1.运动类型(1)按照运动强度划分:轻度运动包括穿衣、做饭、买菜等;中度运动包括跑步、负重、走路等。(2)按照运动方式划分:阻力运动,如握推、负重等;下肢耐力运动,如跑步机、功率自行车(适于腰痛、肥胖、关节炎患者);上肢耐力运动,如摇臂运动、负重和弹力带。2.运动时间运动持续时间一般为15~60min,结合运动的目的、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来确定。运动的时间太短达不到运动的效果,太长则会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对于不能坚持持续运动的人群如明显间歇性跛行、功能储备量很低、体质衰弱者,间歇运动是有益的。3.运动频度一般为每周2~3次,一次完善的运动可以维持效应的时间为2~3天;但对于慢阻肺患者,一般能耐受的是低强度运动,因此每周至少进行3次运动。运动是长期任务,可以认为终身需要运动,如果条件允许,可在一定的时间内评价运动的效果(评价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周期一般是1-8周)。4.最佳时段现代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体体力一般在傍晚达到最高峰。摄氧量的顶点一般在下午6时左右出现,心脏跳动和血压的调节在下午5~6时最好,嗅觉、触觉、视觉等在下午5~7时最为敏锐。人体在下午4~7时体内激素调整和酶的活性处于良好的状态,机体的适应能力和神经的敏感性也最好。因此,在傍晚时锻炼有助于提高机体对运动的耐受性。5.提高运动耐力运动前最好将肺功能最大化,可通过在运动前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等使肺功能达到良好的状态;氧疗通气在提高运动强度和改善运动时所出现的呼吸困难等方面都是有益的;其他提高运动耐力的方法有呼吸肌训练、辅助神经肌肉电刺激、心理按摩等。其中,心理按摩是指在运动中想象自己的感觉是愉快的,有助于增加运动的愉悦感。6.合适的运动很多老年朋友可能是运动爱好者,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运动是否合适呢?老年朋友们在运动过程中应该注意"五戒"。一戒负重练习。因为老年人肌肉有所萎缩,机能明显减退,神经系统反应较慢,协调能力差,对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所以老年人的运动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得到锻炼的活动,如太极拳、步行、慢跑等。而肌肉负重及紧张的练习,由于肌肉局部负担重,对神经系统协调能力要求高,很容易由于一时负荷大引起肌肉、关节的损伤。二戒屏气使劲。屏气给血液物质循环造成一些不利的条件,加重心脏的负担。屏气时胸腔内压力骤然升高,血液回心不畅,心输出量减少,因而脑的血液供应也减少,故易头晕、目眩、严重者可发生昏厥;而屏气完毕时,大量心血骤然流出,会使心输出量骤增,血压上升,脑血供也猛然增加,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呼吸顺畅自然。三戒头部位置剧烈变换。如前俯后仰、侧倒旁弯、各种翻滚、头低脚高、倒立等,这些动作会使血液向头部流动,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由于血管壁变硬,弹力差,一旦经受不住可发生血管破裂,造成脑溢血,重者危及生命。四戒激烈竞赛。一些比较激烈的运动对老年人也不适宜。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下降,协调反应能力差,对于较激烈的竞赛不易适应,易发生运动损伤;另一方面,激烈的竞赛易使情绪过分激动,容易诱发意外。一些国家的老年人运动比赛都是娱乐性的,如日本老年妇女“娱乐排球”,在轻松愉快中锻炼健身。五戒急于求成。活动量过大或速度加快,往往是老年人发生意外损伤的原因。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降低,对体力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差,因而在运动时应有较长的适应阶段。30岁以上的人,年龄每增长10岁,对负荷运动的适应时间延长40%。因此锻炼时要循序渐进,对一定的运动或负荷运动适应后再慢慢增加活动量,切忌操之过急而使活动量负荷过大。除此以外,如何科学地停止运动也是适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们要知道理想运动强度的概念。理想的运动强度是指既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又不会因为强度过高而产生临床症状、不适、疲惫和厌倦。根据感觉尽力程度评分表,我们可以容易地判断自己什么时间应该停止运动。以下为该评分表的内容:1分:边看电视边吃棒棒糖;2分:感觉很舒服,能保持这个速度一整天;3分:感觉舒服,只是呼吸有点加快;4分:有点出汗,但觉得很舒服,还能毫不费力地聊天;5分:勉强觉得舒服,出更多的汗,也还能轻松地说话;6分:还能说话,但呼吸急促;7分:能说话,但不想说,不停地洒汗;8分:只能咕噜几声来回答问题,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保持这个速度;9分:我快不行了;10分:死亡。大多数情况下最好控制在5~6分的区间;如果在做间歇锻炼,则最高强度控制在8~9分区间,最低强度在4~5分区间。做长时间、低速运动时,应控制在5分或5分以下,就是最好控制在又出汗,又能说话的程度。二、运动中的注意事项1. 对于不同性格的人推荐不同的运动外向型性格的人表现为心直口快、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感情外露、待人热情、诚恳,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推荐他们参加如高尔夫球、壁球、舞蹈等团体活动,棋类、游泳、太极拳、气功、长距离散步等运动。这些运动的特点是相对静止,需要长时间的耐心和恒心。参加这类运动可有效改善老年人易怒的性格,使他们变得更加的冷静沉着。太极拳动作柔韧、稳定、圆活、缓慢,特别适宜老年人和体弱有病的人练习。柔和的练习和肌肉的放松使人感到轻松、舒畅,可以使大脑皮层得到"放松",忘却生活的烦恼,平和人们的心态,使人变得更加理智和沉着。内向型的性格表现为感情及思维活动倾向于内,感情比较深沉,待人接物小心谨慎,喜欢单独工作,喜爱思考。推荐这一类人参加交谊舞、迪斯科等积极向上的舞蹈活动及游泳、登山、滑雪等户外运动项目。在欢乐的气氛中,还可消除大脑的疲劳和心理的紧张,使全身感到轻松和协调。在一些体育集体项目中,与他人接触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人际交流,增进理解与友谊,改善他们孤独、悲观、忧郁的个性品质。门球是一项没有身体接触、对抗,注重个人竞技发挥的休闲运动项目,门球运动能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有助于开发智力,延缓衰老。经常打门球可以使老年人更加开朗随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运动的宜与不宜运动中应注意补充水分,但是补充量不宜过多。运动后不宜马上洗热水淋浴,否则易引起心脏、大脑供血不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不宜蹲坐休息,否则影响血液循环,加深机体疲劳。不能忽视整理活动,每次运动后,应适当地放松,如做徒手操、步行、按摩等,以消除肌肉的疲劳,快速恢复体力。不宜贪吃冷饮,否则易引起胃肠痉挛、腹泻、呕吐、诱发胃肠道疾病。不宜立即吃饭,否则易引起消化系统的紊乱和功能性失调。不宜吸烟,吸烟会加重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头昏、乏力等。不宜骤降体温,骤降体温会打破正常的生理调节机能,使生理功能失调,易得感冒、腹泻、哮喘、风寒痹痛等疾病。3.需要家人的积极参与对于能够自主活动的老人家,家人如果有时间不妨陪他们一起去运动,这样可以增加运动的安全性,增加老年朋友们的心理愉悦感,改善老年朋友忧郁的情感状态。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家,家人辅助运动尤为重要,这样可以维持各关节软组织的活动度,降低肌肉关节挛缩的可能,维持全身血液循环,避免深部静脉血栓,维持对动作的感觉。那么,家人辅助运动应该注意些什么呢?(1)每一关节的活动以病人不感觉痛或关节稍紧为宜,在最大正常角度范围内活动,防止受伤。(2)以关节部位为运动单位,由身体的近端至远端,大关节至小关节,包括所有关节活动平面,每一平面动作做10次,每天重复2~3次。(3)操作到最后范围时,需坚持10秒钟,勿来回振动。有些情况不适宜做辅助运动:(1)肌肉、肌腱、韧带急性损伤; (2)未完全愈合骨折处的关节;(3)刚接受完手术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与皮肤处;(4)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肢体。常见的被动运动包括肩部运动、腿部运动、手臂运动、手部运动及足部运动(如图所示)。这些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之下合理进行选择。常见的被动运动三、运动伤病的产生及预防(1)突发性心脏病的预防:如果运动过度,不循序渐进或锻炼过程中精神高度紧张,带有心事或负气锻炼,很容易出现胸闷、心悸,甚至诱发脑出血及心脏病,锻炼时要全身放松,从事轻微的体育锻炼。(2)运动性头晕的预防:做好准备活动,运动量逐渐增加,不要运动过量及从事剧烈运动。运动后不要立即停下,要慢跑或走一段时间,并进行深呼吸,逐渐恢复平稳呼吸。贫血、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锻炼时更要适当。(3)腰部、手、脚扭伤的预防: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熟悉运动场地,运动量适中,达到锻炼目的即可,千万不能强迫自己。(4)中暑的预防:不要在太阳过大或直射的地方从事体育锻炼;运动后全身出汗不要马上洗冷水澡。(5)胃肠功能紊乱的预防:运动后不能大量喝水,否则会给消化、循环系统特别是心脏增加负荷。(6)冻疮、感冒、咳嗽、发热、气管炎的预防:冬天注意保暖;运动出汗后,马上用干毛巾擦干,及时穿衣。(7)肌肉痉挛的预防:加强锻炼,提高身体耐寒能力及耐力,避免运动过度及肌肉过度疲劳,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8)运动相关腹痛的预防:饭后1h才能进行剧烈运动,不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大量运动,做好准备活动,注意呼吸节律,循序渐进。四、慢阻肺患者呼吸肌的专门训练(呼吸操)呼吸操包括立式、坐式、卧式呼吸操。1.立式呼吸操包括9个动作,每个动作重复4~8次:(1)站立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呼吸;(2)一手搭同肩,一手平伸旋转上身,左右交替,旋呼复吸;(3)双手放于肋缘吸气,压胸时呼气;(4)双手叉腰,交替单腿抬高,抬吸复呼;(5)做缩唇-腹式呼吸;(6)双手搭肩,旋转上身,旋呼复吸;(7)展臂吸气,抱胸呼气;(8)双腿交替外展,展吸复呼;(9)隆腹深吸气,弯腰缩腹呼气。2. 卧式呼吸操包括4个动作,每个动作重复4~8次:(1)双手握拳肘关节屈伸(屈吸伸呼);(2)两臂交替平伸(伸吸复呼);(3)双腿屈膝,双臂上举(展吸复呼);(4)缩唇或腹式呼吸。3. 坐式呼吸操包括5个动作,每个动作重复4~8次:(1)双手握拳,肘关节屈伸,屈吸伸呼;(2)展臂吸气,抱胸呼气;(3)双膝交替屈伸,伸吸屈呼;(4)双手抱单膝时吸气,压胸时呼气;(5)双手分别搭同侧肩,上身左右旋转,旋吸复呼。4.呼吸操结合上肢训练呼吸操结合上肢训练动作如下图所示。呼吸操结合上肢训练运动可以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呼吸困难情况,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精神面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活力,提升有氧活动能力。

慢阻肺的防治
呼吸科普

帮助老年人降低新冠肺炎重症风险,这件事很有必要!

乐享老年生活 健康必不可少 接种新冠疫苗 全家人都安心 疫苗接种在预防重症、死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容易发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接种新冠疫苗的获益最大。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朋友,应当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尽快完成加强免疫。 为什么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更容易出现重症和死亡的情况? 老年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后,导致重症和死亡的比例在所有人群的各个年龄段当中最高,主要原因有三点: ①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在减弱。 ②对于老年人来说,一般感染病毒或者细菌后,自身免疫发生率增加,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 ③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基础性疾病,如果感染了病毒,也会导致原有疾病的症状更严重或者更容易出现合并症。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老人安不安全? 已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接种中国新冠病毒疫苗的老人已经是数亿剂次,最高的年龄,海外是106岁,国内也是106岁。有关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老年人来讲是安全的。 加强免疫时间间隔多久? 据国内外真实世界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结合我国老年人群疫苗接种实际,第一剂次加强免疫与全程接种时间间隔调整为3个月以上。 行动起来帮助家里老人接种疫苗为健康保驾护航

慢阻肺的防治

转发:针灸或有助缓解慢阻肺症状

日本一个研究团队在美国《内科学文献》网站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完成的小型临床试验显示,针灸可能有助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 研究人员将68名有呼吸困难症状的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每周接受针灸治疗,针灸部位为手臂、后背、胸部以及腿部可能与哮喘及其他肺部疾病有关的穴位,对照组则接受虚拟针灸治疗,针头实际上并未刺入他们的皮肤。在为期12周的试验期内,两组患者继续服用此前已在服用的慢阻肺药物。 开始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患者都进行6分钟的步行测试,研究人员据此衡量他们在这一时间段内的步行距离,并利用仪器测量他们的呼吸情况。在测量表中,零代表呼吸良好,10代表严重呼吸困难。数据显示,接受针灸治疗患者的平均数值由最初的5.5下降至1.9,平均步行距离由370米提高到440米;对照组中,相关数据和步行距离均无太大的变化。 当前慢阻肺的典型疗法包括类固醇、支气管扩张药物以及呼吸锻炼。研究人员说,需要更大规模的长期研究来进一步验证针灸对慢阻肺患者的益处。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教授乔治·刘易斯在一篇文章中说,日本研究人员的试验表明,针灸能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疗法似乎有助患者放松胸壁上的肌肉,让患者更容易呼吸,从而达到传统治疗手段所追求的疗效。 慢阻肺是一种不可逆的肺部疾病,常见症状是呼吸困难、痰过多以及慢性咳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慢阻肺可以预防,但目前无法治愈。治疗有助减缓病情发展,但这一疾病通常在一段时间后逐渐恶化,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死亡风险加大,并伴随严重焦虑。

慢阻肺的防治

数据很差,坚持锻炼

大家的肺功能都是多少?有一起打卡训练的吗?

慢阻肺的防治

得了慢阻肺就只能“日渐消瘦”?吃对就能长体重

前几天有粉丝问:慢阻肺患者要如何增加体重。 很多慢阻肺患者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如果持续消瘦,不仅不利于身体康复,还会导致各种并发症。 有研究证实:慢阻肺患者体重减轻,会导致寿命变短。和没有消瘦的慢阻肺患者相比,消瘦的患者3年后的生存率降低了30%以上。 因此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保证营养非常重要。 为什么得了慢阻肺会消瘦? 1.食欲不振 对于患者来说,食欲不振是体重减轻最常见的原因。 食欲不振可能是呼吸困难的结果,也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病药物导致缺乏饥饿感 胃肠功能减退,能量摄入不足 2.更高的代谢率 患有慢阻肺的人需要更加努力地呼吸,这会增加他们的新陈代谢率。综合效果会导致不必要的体重减轻。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人每天需要大约430-720卡路里的额外热量,来适应呼吸所需的额外工作。 3.心理原因 美国肺脏协会曾指出,患有慢阻肺人比没有这种疾病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这也会导致体重减轻。 此外,慢阻肺患者由于机体功能受限,运动量会减少,长此以往,会导致肌肉萎缩,这也会让体重减轻。 慢阻肺患者体重减轻有哪些危害? 慢阻肺患者由于饮食摄入减少、静息状态下能量消耗增加,同时蛋白质合成原料吸收下降,低氧、炎症状态等触发因素激活肌细胞凋亡和蛋白质分解通路导致肌肉萎缩和耗损,导致呼吸肌及全身其他肌肉功能减退。 肌肉功能减退,会导致有氧活动能力减退,运动时容易引发呼吸困难感、倦怠感,进而使患者不愿意活动,最终导致患者活动量下降,食欲缺乏。 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避免“食欲缺乏一消瘦一出现呼吸困难一不活动一食欲缺乏”这样的恶性循环很重要。 如何避免体重减轻/增重? 保持体重可以帮助慢阻肺患者有更多的精力,预防并发症,并改善他们的整体预后。 慢阻肺患者每天必须的能量摄取量,大约是安静时候能量消耗量的1.5倍,因此,和正常人相比,需要摄取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素。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建议平均毎天摄入12种以的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膳食中糖类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以上。 2.多吃蔬菜、水果、奶类、大豆 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其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果是膳食的有益补充。 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奶类和大豆富含钙、优质蛋白质和 B 族维生素,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推荐每天摄入蔬菜300~500克,深色蔬菜应占一半。推荐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多吃各种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还要经常吃豆制品,相当于每天摄入大豆25克以上,并适量吃一些坚果。 3.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 A 、 B 族维生素等,有些也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动物性食物优选鱼和禽类,吃畜肉应选择瘦肉,少吃烟熏和腌制肉类。推荐每周吃鱼类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120~200克。 平时在烹饪方法上,也可以多花一些心思。油的热量非常高,可以在每天的菜单中加入炒菜和油炸食品,在做炖菜的时候可以先用油将食材炒过后再煮。 当然,慢阻肺患者中,还有一部分人体重会增加。肥胖的人内脏脂肪的堆积,会降低膈肌的运动幅度,从而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呼吸困难。 另外,体重过重的患者还容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等慢性病。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咨询医生、营养师,进行适当的饮食限制;把握一天必须的摄取能量,继续进行适当的运动,并养成每天检测体重的习惯。

慢阻肺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