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康复管理是个综合性、长期性的管理过程,“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患者日常应科学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此外,呼吸康复训练也是慢阻肺疾病管理中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手段。
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能从持续康复训练中获益,改善运动耐力,降低呼吸困难和乏力。通过使用呼吸训练器,能促进痰液排出,提升呼吸肌的力量,使呼吸顺畅,这种非药物干预的方式,让肺坚持“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整体病情,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呼吸康复训练案例
患者李大伯,今年72岁,有40年烟龄,三年前确诊慢阻肺,经过评估,今年4月,李大伯加入到厦门市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并就近到到嵩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治疗,居家进行呼吸康复训练。训练期间,李大伯的吸气肌力和肺活量都有所改善,走路易喘的情况得到缓解。

▲ 李大伯2022年4月-8月的吸气训练数据
“我现在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每天进行呼吸训练,每天训练2次,每次30组,每天训练之后我会在微信群里打卡,医生也会在群里鼓励我。通过进行呼吸训练,我平常呼吸顺畅多了,走路明显没有那么喘了。”李大伯,“现在有了这个项目,我相信对呼吸有一些阻碍的人群会有很大的好处。”

▲李大伯进行肺功能检测、六分钟步行试验、呼吸训练
据悉,李大伯在报名参加项目之初,社区医生就详细地讲解了“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的内容及作用,为李大伯进行了肺功能检测、六分钟步行试验、呼吸困难严重程度评估等检查,指导李大伯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康复训练,讲解呼吸康复、慢阻肺注意事项、合理用药等知识,帮助李大伯正确地对待病情,树立康复信心。

▲ 患者居家动态康复跟踪随访管理示意图
为李大伯进行康复治疗的嵩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其上级医院海沧医院也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社区进行患者筛查随访,对于新发或急性发作等慢阻肺患者可转诊至三级医院,经专科医生治疗稳定后转诊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指导康复训练,康复效果再由专科医生进行评估。这种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模式推动了慢性病、常见病在基层就诊,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实现了呼吸慢病从初筛、诊断、转诊、治疗到康复训练的闭环管理,促进慢病患者的同质化管理,为越来越多的慢病患者带来益处。
【春节健康提示|呼吸慢病患者需注意这些事,平安过好年】
三师共管,打造慢阻肺“一站式”呼吸康复通道——慢阻肺病友专访系列
从不识到了解再到坚持,我的呼吸康复之路- 慢阻肺病友专访系列
慢阻肺患者呼吸康复——让肺坚持“有氧运动”
呼吸康复,让慢阻肺患者“减负前行”丨——厦门市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招募中
钟南山院士:有信心将厦门打造成慢阻肺科学防控样板
慢阻肺患者的非药物疗法之【运动管理】
帮助老年人降低新冠肺炎重症风险,这件事很有必要!
转发:针灸或有助缓解慢阻肺症状
数据很差,坚持锻炼
得了慢阻肺就只能“日渐消瘦”?吃对就能长体重
慢阻肺患者防加重,居家康复须科学
中西医结合,慢阻肺的克星
慢阻肺患者做动作时候的呼吸要点
“会呼吸的痛”,慢阻肺患者的一天
常规治疗+膏方
慢阻肺一级预防
简单呼吸的锻炼方法(2):腹式呼吸(Abdominal breathing)
简单呼吸的锻炼方法(1):缩唇呼吸(Pursed lip breathing)